十六項修養工夫
第一、心宜虛。 第二、性宜靜。 第三、神宜定。 第四、志宜堅。 第五、學宜勤。 第六、道宜修。 第七、教宜習。 第八、師宜親。 第九、友宜訪。 第十、書宜讀。 第十一、善宜從。 第十二、惡宜去。 第十三、過宜改。 第十四、德宜積。 第十五、色宜遠。 第十六、貪宜戒。...
身心的大病
第一、怨天 天生萬物育群倫,天下為公大道行,皇天無視惟德輔,賞罰大公無偏私。 第二、尤人 躬己則厚薄待人,天慈不願害人己,欠命還命情還債,人罰即是受天罰。 第三、苦悶 君子必得素位行,窮通隨遇而心安,生死由命何足惜,富貴在天自安排。...
毛病的醫方
貪著形相的奇怪病,要用真理平常水來醫; 喜談是非的長舌病,要用沉默鎖口湯來醫; 愩高好勝的大頭病,要用謙遜調和劑來醫; 懈怠縮足的恐懼病,要用精誠興奮丸來醫; 顛倒錯亂的神經病,要用智慧鎮定丸來醫; 嫉賢妒能的疑心病,要用寬容固信散來醫;...
自覺二十則
第一、佛法莫怠慢。 第二、考道真心為。 第三、心恆志不變。 第四、常持中道行。 第五、忘情並絕念。 第六、品貌行得瑞。 第七、粗鄙無半點。 第八、肚量海闊寬。 第九、勤謹不厭倦。 第十、禮義最為先。 第十一、內外無缺陷。 第十二、樣樣潔白鮮。 第十三、見善早學滿。...
關聖帝君二十訓
第一、 忠--精氣一純,於人於己,事必心誠。 第二、 起-一推己及人,行知合一,善與人同。 第三、 嚴--廉者守潔,待人接物,一見清白。 第四、 明--無明盡明,物物理理,別濁分清。 第五、 德--在明明德,濟物利人,聖經所說。 第六、 正--正者無私,無偏無黨,大道方符。...
自警之道
第一、不生氣惱。 第二、不出惡言。 第三、不離歡笑。 第四、和氣相處。 第五、慈愛在懷。 第六、不停善行。 第七、不背聖道。 第八、心安理得。 --錄自 濟公活佛慈訓
反省之道
反省是了解的第一步,也是改善自己的功夫; 反省能減少許多錯誤,改過能增加更多完美。 世俗煩惱情能放得下,心情牽纏事能割得下; 境地濃鬧處能靜得下,心存物慾時能降得下。 心定下自然能得安祥,心靜下自然能桿清涼; 心定無形力量摧不動,心靜有形事物擾不亂。 --錄自聖佛慈訓